由谁奥义书
但愿我的肢体、语言、呼吸、眼睛、耳朵以及体力和感官健壮!
奥义书中的梵是一切。但愿我不抛弃梵,但愿梵不抛弃我。但愿它不抛弃,但愿我不抛弃。
但愿奥义书中的那些正法活存在热爱自我的我之中!
唵!和平!和平!和平!
第 一 章
由谁的意愿和指令,思想出现?
由谁促使最初的生命气息启动?
由谁的意愿,人们说这样的语言?
是哪位天神,安排这眼睛和耳朵? (1)
他是眼睛的眼睛,思想的思想,
语言的语言,生命气息的气息,
耳朵的耳朵;智者们超脱一切,
离开这个世界后,达到永恒。(2)
注:“他”指自我。“智者们”指那些认识到自我寓于一切之中的人。参阅《大森林奥义书》4. 4. 18。
眼睛看不到,语言说不到,思想想不到;
我们不清楚,我们不知道该怎样说明它。(3)
注:“它”指梵。这里意谓梵不可目睹,不可言说,不可思议。
我们听到前贤向我们解释说:
它不同于已知,也不同于未知。(4)
注:参阅《自在奥义书》10。
不是凭语言表达它,而是语言由它表达;
你要知道它就是梵,而非人们所崇拜者。(5)
注:第5至第9颂是指出梵不同于人们崇拜的天神。
不是凭思想思考它,而是思想由它思考;
你要知道它就是梵,而非人们所崇拜者。(6)
不是凭眼睛观看它,而是眼睛由它观看;
你要知道它就是梵,而非人们所崇拜者。(7)
不是凭耳朵谛听它,而是耳朵由它谛听;
你要知道它就是梵,而非人们所崇拜者。(8)
不是凭气息呼吸它,而是气息由它呼吸;
你要知道它就是梵,而非人们所崇拜者。(9)
第 二 章
如果你认为自己知道,而你实际上
对梵的形态的了解,也是微乎其微,
无论是它涉及你,还是涉及众天神,
因此你应该探索,即使你认为知道。(1)
注:这里是老师对学生说的话,意思是对梵的认知不能局限于人和天神的范围。
我不认为我知道,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;我们
之中,知道它者知道它,他也不知道他不知道。(2)
不思考它者知道,思考它者不知道;
认知它者不认知,不认知它者认知。(3)
注:以上旨在说明对梵的认识不同于一般的认识。
若凭觉悟知道它,他便获得永恒性;
他凭自我获得勇气,凭智慧达到永恒。(4)
如果在这世知道它,则获得真实,
如果在这世不知道它,则损失巨大;
那些智者在万事万物中辨认出它,
他们死后离开这个世界,达到永恒。(5)
第 三 章
梵为众天神赢得胜利。在这梵的胜利中,众天神兴高采烈。他们思忖道:“这是我们的胜利,这是我们的伟大。”(1)
梵知道他们的想法。于是,梵向他们显形。而他们不认识梵,问道:“这是哪个药叉?”,(2)
注:药叉(Yaksa,词义为值得尊敬者)是一类精灵。
他们对火神说道:“知生者啊,你去了解一下,这是哪个药叉?”“好吧!”(3)
注:知生者(Jātavedas)是火神的称号。
他走向前去。梵询问他:“你是谁?”他说道:“我是火神,我是知生者。”(4)
“你有什么本领?”“我能焚烧大地上所有这一切。”(5)
梵将一根草放在他前面,说道:“焚烧它吧!”他快速上前,但不能焚烧这根草。于是,他转回,说道:“我无法得知这是哪个药叉。”(6)
然后,众天神对风神说道:“风神啊,你去了解一下,这是哪个药叉?”“好吧!”(7)
他走向前去。梵询问他:“你是谁?”他说道:“我是风神,我是摩多利希凡。”(8)
注:摩多利希凡(Mātariśvan)是风神的称号。
“你有什么本领?”“我能卷走大地上所有这一切。”,(9)
梵将一根草放在他前面,说道:“卷走它吧!”他快速上前,但不能卷走这根草。于是,他转回,说道:“我无法得知这是哪个药叉。”(10)
然后,众天神对因陀罗说道:“摩伽凡啊,你去了解一下,这是哪个药叉?”“好吧!”他走向前去。然而,梵从他面前消失了。(11)
注:摩伽凡(Maghavan)是因陀罗的称号。
就在空中那个地点,他遇见一位女子,也就是漂亮美丽的雪山之女乌玛。他询问她:“这是哪个药叉?”(12)
第 四 章
她说道:“那是梵。依靠梵的胜利,你们兴高采烈。”于是,他当即知道了“那是梵”。(1)
因此,火神、风神和因陀罗这些天神远远胜过其他天神。因为他们最接近地接触到它,因为他最先知道它是梵。(2)
注:这里,“他最先知道”中的“他”,按照句义应该是“他们”。原文如此。
因此,因陀罗远远胜过其他天神。因为他最接近地接触到它,因为他最先知道它是梵。(3)
这是关于它的教诲。对于众天神,它如同闪电闪烁,如同眼睛眨动。(4)
注:“它”指梵。
而对于自我,思想仿佛走向它;通过思想回忆它,经常想念它。(5)
它确实是可爱者。应该作为可爱者受到崇尚。有人知道它这样,一切众生都会仰慕他。(6)
“先生啊,请教给我奥义!”“已经教给你奥义。我们已经教给你关于梵的奥义。”(7)
苦行、自制和行动是它的基础。诸吠陀是它的所有肢体。真实是它的居所。(8)
注:“它”指奥义。
有人这样知道奥义,他就会涤除罪恶,安居在无限的、不可战胜的天国世界。(9)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