蛙氏奥义书
唵(Om)这个音节是所有这一切。对它说明如下: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只是唵 (Om)这个音节。超越这三时的其他一切也只是唵(Om)这个音节。(1)
注:唵 (Om)这个音节原本是在吟诵吠陀时,用于开头和结束的感叹词,这里将它视为神圣的音响符号,象征宇宙、自我和梵以及这三者的同一。
因为所有这一切是梵。这自我是梵。这自我有四足。(2)
注:“四足”,或译四部分,也就是下面所说的四种精神意识状态:觉醒状态、梦中状态、熟睡状态和第四状态。《歌者奥义书》3. 18和4. 5—8提到“梵有四足”,但所指与这里不同,可参阅。
觉醒状态,认知外在,有七支,十九嘴,享受粗食,这是“一切人”(Vaiśvānara),第一足。(3)
注:在觉醒状态,自我认知外在对象。“七支”不详。《歌者奥义书》5. 18. 2中提到自我有十一支:头、眼睛、呼吸、躯体、膀胱、脚、胸、头发、心、意和嘴。“十九嘴”指五知根——眼、耳、鼻、舌和身,五作根——语言、手、脚、肛门和生殖器,五气——元气、行气、下气、中气和上气,意、觉、我慢(“自我意识”)和心。“一切人”是火的称号,见《大森林奥义书》1. 1. 1和5.9.1。
梦中状态,认知内在,有七支,十九嘴,享受细食,这是“光明”(Taijasa),第二足。(4)
注:在梦中状态,自我认知内在对象。
入睡后,无所欲,无所梦,这是熟睡。熟睡状态,合为一体,智慧密集,充满欢喜,享受欢喜,以心为嘴,这是“具慧”(Prājña ),第三足。(5)
注:在熟睡状态,内外合为一体。
他是一切之主。他是全知者。他是内在控制者。他是一切之子宫。因为他是众生的生和灭。(6)
不认知内在,不认知外在,不认知内在和外在这两者。不是智慧密集,不是认知,也不是不认知。不可目睹,不可言说,不可执取,无特征,不可思议,不可名状,以确信唯一自我为本质,灭寂戏论,平静,吉祥,不二。这被认为是“第四”(Caturtha)。这是自我。这是应知者。(7)
注:“第四”状态是对以上三种状态的综合和超越。“戏论”(prapañca)指对世界现象的虚妄认识。“不二”(advaita)指唯一、同一,超越双重或对立。
这自我,就音节而言,就是唵 (Om)这个音节。就音素而言,足是音素,音素是足,即阿音(a)、乌音(u)和摩音(m)。 (8)
注:Om这个音节由a、u和m这三个音素组成。
觉醒状态即“一切人”,是阿音(a),第一音素,或出于获取(āpti),或出于位居第一(ādimattva)。知道这样,他就会获得一切愿望,成为第一。(9)
注:“获取”(āpti)和“位居第一”(ādimattva)的词头是阿音(a) 。
梦中状态即“光明”,是乌音(u),第二音素,或出于提高(utkarsa),或出于双重性(ubhayatva)。知道这样,他就会不断提高智慧,成为平等者,不知梵者不会出生在他的家族。(10)
注:“提高”(utkarsa)和“双重性”(ubhayatva)的词头是乌音(u)。“双重性”含义不详。或可理解为居于觉醒和熟睡两者之间。“平等者”指平等对待一切,对万物一视同仁。
熟睡状态即“具慧”,是摩音(m),第三音素,或出于建立(miti),或出于淹没(apīti)。知道这样,他就会建立这一切,又淹没这一切。(11)
注:建立(miti)的词头是摩音(m)。
无音素,“第四”(状态),不可言说,灭寂戏论,吉祥,不二。这样,唵(Om)这个音节是自我。知道这样,他就会自己进入自我。(12)
注:前三种状态的音素分别是a、u和m,而第四种状态无音素,意谓对前三种状态的超越,即自我与梵同一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