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奥义书
第 一 章
确实,梵祭是古人安置祭火。因此,祭祀者安置这些火,应该沉思自我。这样,祭祀便圆满无缺。那么,应该沉思的那个是谁呢?它名为气息。关于它,有这个故事。(1)
有个国王,名为巨车。他让儿子继承王位后,想到这个身体无常,心生离欲,进入森林。他在那里实施严酷的苦行,伫立着,高举双臂,凝视太阳。在满一千天之时,来了一位牟尼,如无烟之火,又如燃烧的光焰。他是尊者夏迦耶尼耶,通晓自我。他对国王说道:“起身,起身!选择一个恩惠吧!”国王向他行礼,说道:“尊者啊,我不知道自我。我们听说你知道它的本质,请告诉我们吧!”夏迦耶尼耶回答说:“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。甘蔗族后裔啊,你选择别的愿望吧!”而国王用头接触他的脚,吟诵偈颂:(2)
“骨、皮、筋、骨髓、肉、精液、血、
唾液、泪、眼屎、粪、尿、风、胆汁
和黏液,聚集在这个难闻、空虚的
身体中,尊者啊,有什么乐趣可言?
“欲望、愤怒、贪婪、痴迷、恐惧、
沮丧、妒忌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
饥、渴、老、死、病和忧伤等等,
侵袭这个身体,有什么乐趣可言? (3)
“我们看到所有这一切走向毁灭,正如蚊蝇和草木等等生而又灭。这些算什么?还有那些大弓箭手和转轮王,苏迪约那、菩利迪约那、因陀罗迪约那、古婆罗耶湿婆、约婆那湿婆、婆达利耶湿婆、阿湿婆波提、夏舍宾陀、诃利希旃陀罗、安波利舍、那纳迦杜、沙利亚提、耶亚提、阿那罗尼耶和乌刹塞纳等等,以及那些国王,摩努多和婆罗多等等,全都当着亲人的面,舍弃庞大的财富,离开这个世界,前往另一个世界。
“这些算什么?还有健达缚、阿修罗、药叉、罗刹、鬼怪、精灵、鬼魂、蛇和魑魅等等,我们看到他们全都毁灭。
“这些算什么?还有大海枯竭、山峰倾倒、北极星移位、风绳断裂、大地沉没和天神失位。在这样的生死轮回中,有什么乐趣可言?我们看到那些过来人一再返回这个世界。而你能拯救我。我在这个轮回世界,如同枯井中的蛙。尊者啊,你是我们的归宿,你是我们的归宿!”(4)
注:“风绳”指固定星宿位置的风。
第 二 章
于是,尊者夏迦耶尼耶高兴地对国王说道:“巨车大王啊,甘蔗族的旗帜!你以摩录多(风神)为称号,闻名于世。你很快就会知道自我,达到目的。这个就是你的自我。”国王问道:“哪个?尊者。”他回答如下。(1)
尊者弥勒说:“它没有停止呼吸,上升,既动,又不动,驱除黑暗。它是自我。”正因为他这样说,才有这样的说法:“这个平静者离开这个身体,上升,抵达至高的光,呈现自己的本相。这是自我。它不死,无畏,它是梵。”(2)
注:这里提到的“这样的说法”,见《歌者奥义书》8.3.4。
确实,这是尊者弥勒为我们宣讲的梵的知识,国王啊,让我讲给你听吧!
我们听说婆利奇利耶人涤除罪恶,克制性欲,光辉灿烂。他们对生主迦罗杜说:“这个无意识的身体如同一辆车。是哪种超感官的存在具有这样的威力,使它变得有意识,也就是成为它的驱动者?尊者啊,将你知道的告诉我们吧!”于是,他告诉他们说:(3)
“确实,我们听说它凌驾于各种性质,克制性欲,纯洁,清净,空无,平静,无呼吸,无我,无限,不灭,坚定,永恒,不生,自主。它立足于自己的伟大。正是它使这个身体变得有意识,也就是成为它的驱动者。”
他们询问他:“尊者啊,这个无愿望者怎么会使这样的身体变得有意识?怎么会成为它的驱动者?”于是,他告诉他们说:(4)
“确实,它微妙,不可把握,不可目睹,名为‘原人’。它不知不觉以一部分居于这个身体,犹如一个熟睡的人不知不觉醒来。确实,它的一部分,作为纯意识,成为每个人的知领域者,以意愿、决心和自大为标志,是名为‘一切’的生主。正是它,作为纯意识,使这个身体变得有意识,也就是成为它的驱动者。”
注:“知领域者”指自我。
他们询问他:“尊者啊,如果这个无愿望者使这样的身体变得有意识,那么,怎么会成为它的驱动者?”于是,他告诉他们说:(5)
“确实,在太初,生主是唯一者,孤独,不快乐。于是,他沉思自我,创造了众生。他看到他们没有知觉,没有气息,如同石头,又像伫立的柱子。他不快乐,思忖道:‘我要进入他们之中,唤醒他们。’他让自己变得像风一样,试图进入。但作为一个整体,不能进入。于是,他将自己分成五部分,即元气、下气、中气、上气和行气。
“向上移动者是元气。向下移动者是下气。维系这两者的是行气。将食物中的粗大部分送往下气,细小部分送往各个肢体,这是中气。产生于它们中间而高于行气者是上气。这上气是吞吐饮料和食物者。
“这边是乌般苏容器,那边是安多利耶摩容器。在这两者中间,神产生热量。这热量是原人。这原人就是火,名为‘一切人’。别处这样说:‘这个名为一切人的火在人体中,消化吃下的食物。捂住双耳,能听到它的声音。而在去世时,则听不到它的声音。’
注:乌般苏容器和安多利摩耶容器是榨取苏摩汁时使用的容器。“别处这样说”,见《大森林奥义书》5. 9. 1和《歌者奥义书》3. 13.8。
“确实,他将自己分成五部分,藏在洞穴中,由思想构成,以气息为身体,以光为形,以真实为意愿,以空为自我。他还没有达到目的,心中思忖道:‘让我享受对象吧!’于是,他破开那些孔穴,用五条绳索享受对象。那些感觉器官是他的那些缰绳,那些行动器官是他的那些马。身体是车。思想是御者。刺棒由自然本性构成。他用这根刺棒驱动身体活动,犹如陶工转动轮盘。正是这样,他使这个身体变得有意识,也就是成为它的驱动者。(6)
注:“洞穴”指心。“那些孔穴”指五种感觉器官(“五知根”)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和身。行动器官也有五种(“五作根”),即语言、双手、双足、肛门和生殖器。
“确实,仙人们宣称这个自我在各个身体中行动,而仿佛不受黑白业果影响。它不显现,微妙,不可目睹,不可把握,无我。这样,它看似不居住,而是行动者。实际上,它居住,而不是行动者。
注:“黑白业果”指善业和恶业的果报。
“确实,它纯洁,坚定,不动摇,不受污染,不迷乱,无贪欲,安居于自己之中,安定似旁观者。它享受规律,用性质编织的外衣遮盖自己,保持安定,保持安定。”(7)
注:“规律”(rta)指果报。《伽陀奥义书》1.3.1中提到自我“饮用善行世界的规律”。“性质”指善性、忧性和暗性。“保持安定”重复一次,以示强调。
第 三 章
他们说道:“尊者啊,如果你指出这个自我如此伟大,那么,还有另一个,也称为自我。它受黑白业果影响,进入善恶子宫,或向上,或向下,活动中受对立性制约。”(1)
“确实,有另一个,称为众生自我。它受黑白业果影响,进入善恶子宫,或向上,或向下,活动中受对立性制约。五唯被称为元素。五大也被称为元素。它们的结合被称为身体。身体中的那个被称为众生自我。它的这个不死的自我犹如莲花叶上的水滴。确实,这个自我受自然性质影响。由于受影响,它痴迷。由于痴迷,它看不到居于自身中的神主,驱动者。它随性质之流漂移,受污染,不坚定,轻浮,沮丧,渴望,迷乱,自高自大,心想:‘我是他。这个是我的。’它自己束缚自己,犹如陷入网中的鸟。这样,它受业果影响,进入善恶子宫,或向上,或向下,活动中受对立性制约。”
“它究竟怎样?”他告诉他们说:(2)
注:“五唯”指色、声、香、味和触。“五大”指地、水、火、风和空。“众生自我”指个体自我。“神主”指至高自我。
“别处这样说:确实,行动者是众生自我,利用感官驱动者是内在的原人。正像铁块受火影响,受工匠捶打,呈现各种形态,同样,众生自我受原人影响,受各种性质捶打,呈现各种形态。四类、十四种或八十四种生物群,呈现各种形态。确实,那些性质由原人驱动,犹如陶工转动轮盘。正像铁块受到捶打,火并不受影响,同样,众生自我与性质结合,原人并不受影响。(3)
注:“原人”指至高自我,即梵。“四类生物群”指卵生、胎生、芽生和湿生。“十四种”或“八十四种”,具体所指,说法不一。
“别处这样说:这个身体产生于交媾。它在黑暗中发育,从尿道口出生。它由骨骼组成,粘连肌肉,覆盖皮肤,充满粪、尿、胆汁、黏液、骨髓、脂肪、油腻和其他病患,犹如装满财物的仓库。(4)
注:“黑暗”指子宫。
“别处这样说:痴迷,恐惧,沮丧,昏睡,懒散,懈怠,衰老,忧愁,饥渴,贫乏,愤怒,无信仰,无知,妒忌,残酷,愚昧,无耻,亵慢,卤莽,不平等,这些是暗性。内心渴求,爱恋,激情,贪心,伤害,欢爱,憎恨,虚伪,嫉恨,爱欲,不坚定,轻浮,迷乱,好胜,贪财,奉承朋友,依赖家族,厌恶不喜欢的感官对象,执著喜欢的感官对象,言语尖酸,贪吃,这些是忧性。充满这些忧性,受它们影响,故而众生自我呈现各种形态。”(5)
第 四 章
这些克制性欲者惊讶不已,走近前来,说道:“尊者啊,向你致敬!请继续教导我们!你是我们的唯一归宿,别无他路。依靠什么方法,众生自我离开这个身体,与那个自我结合?”他告诉他们说:(1)
“别处这样说:犹如大河的波浪,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可挽回。犹如海潮,死亡不可阻挡。犹如跛脚,受善恶业果束缚。犹如囚徒,不能自主。犹如进入阎摩领域,充满恐怖。犹如醉酒,痴迷沉醉。犹如中邪,四处乱跑。犹如被巨蟒咬住,被感官对象咬住。犹如黑暗笼罩,激情蔽目。犹如因陀罗网,充满幻觉。犹如梦中,充满假象。犹如芭蕉树心,空空如也。犹如演员,瞬间换装。犹如壁画,虚有其美。因此,人们这样说:
声和触等等感官对象对人没有益处,
众生自我执著它们,而忘却至高境界。(2)
注:“因陀罗网”指幻术或魔法。感官对象除声和触外,还有色、香和味。
“确实,这是众生自我的疗法:掌握吠陀知识,遵行自己的正法,履行自己人生阶段的职责。 自己的正法是誓愿,其他的都是枝节。这样就会向上,否则就会堕落。 自己的正法依据吠陀。逾越自己的正法,便不可能履行人生阶段的职责。苦行者不遵守人生阶段的职责,这种说法不正确。然而,不修炼苦行,也不能获得自我的知识或事业的成功。人们这样说:
通过苦行,获得善性;通过善性,获得思想;
通过思想,获得自我;获得自我,不再返回。(3)
注:“自己的正法”指每种种姓各自的行为法则。“人生阶段的职责”指婆罗门教将人生分为四个阶段:梵行期、家居期、林居期和遁世期,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职责。
“通晓梵的知识者说:‘梵存在。’依靠苦行涤除罪恶者说:‘这是通向梵的门径。’专心致志,不断沉思者说:‘唵!梵的伟大!’因此,依靠知识、苦行和沉思获得梵,他就超越梵天,获得高于众天神的超神性。知道这样,依靠这三者崇拜梵,他就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,安然无恙。然后,摆脱充满自身的那些影响者,驾车者与自我结合。”(4)
注:梵天(Brahman,阳性)是创造神。而梵(Brahman,中性)超越包括梵天在内的众天神。
他们说道:“尊者啊,你是导师,你是导师!你的这些教导,我们都已铭记在心。请你再解答一个疑问。火、风、太阳、时间、气息、食物、梵天、楼陀罗和毗湿奴,有些人沉思这一个,有些人沉思那一个。请告诉我们哪一个最好?”他告诉他们说:(5)
“这些是至高、不死的梵的主要形相。无论沉思其中哪一个,都会在世上快乐。因为前人已经说过:‘梵就是所有这一切。’人们应该沉思、崇敬和摒弃这些形相。因为人们随同它们依次走向更高的世界。然后,在万物毁灭时,与原人合一,与原人合一。”(6)
注:“与原人合一”重复一次,以示强调。
第 五 章
下面是橋蹉衍那的赞歌:
确实,你是梵天,毗湿奴,楼陀罗,生主,
你是火神,伐楼那,风神,因陀罗,月亮,
你是食物,阎摩,大地,一切,不可毁灭者,
为了自身,出于本性,它们全都在你之中。
宇宙之主,宇宙自我,宇宙作者,向你致敬!
一切享受,一切寿命,一切娱乐和欢爱之主,
你,平静的自我,隐秘的自我,向你致敬!
不可思议,不可测量,无始无终,向你致敬! (1)
确实,在太初,黑暗是唯一存在。暗性在至高者中,受至高者驱动,出现不平衡,产生忧性状态。忧性受驱动,出现不平衡,产生善性状态。善性受驱动,流出液汁。这部分作为纯意识,成为每个人的知领域者,以意愿、决心和自大为标志,是名为“一切”的生主。它的形相已在上面说到。这样,诸位梵行者啊,它的暗性部分是楼陀罗。诸位梵行者啊,它的忧性部分是梵天。诸位梵行者啊,它的善性部分是毗湿奴。
确实,它是唯一者,而具有三重性。它又变得具有八重性、十一重性、十二重性乃至无计其数。这样,它作为存在者,进入和活动在众生之中。它成为众生之主。因此,这自我既在内,又在外;既在内,又在外。(2)
注:暗性、忧性和善性是原初物质的三种性质。楼陀罗(即后来的湿婆)、梵天和毗湿奴三位天神分别代表毁灭、创造和保护。“八重性”指五种气息加上太阳、月亮和星星。“十一重性”指五种感觉器官、五种行动器官和心。“十二重性”是以上十一重性加上觉(智)。“既在内,又在外”重复一次,以示强调。
第 六 章
这个自我将自己一分为二。这个是气息,那个是太阳。这样,它有向内和向外两条道路,日夜运转。那个太阳是外在自我,这个气息是内在自我。因此,内在自我的行径可以由外在自我的行径推断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任何智者都涤除罪恶,监视感官,思想纯洁,立足自我,目光返回。”同样,外在自我的行径可以由内在自我的行径推断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太阳中的那个人由金子构成。他从他的金子居处观看这个大地,甚至进入心莲中吃食物。”(1)
注:“进入心莲中”即进入莲花般的心中。“吃食物”意谓用热量消化食物。
它进入心莲中吃食物。它也是进入空中的太阳之火,名为时间,不可目睹者,以一切众生为食。而这莲花是什么?由什么构成?这莲花也是空。四面八方是它的花瓣。气息和太阳互相接近。应该用唵这个音节、三声和沙维特利崇拜这两者。(2)
注:“莲花”喻指心。“三声”指bhūh(地)、bhuvah(空)和svah(天)。沙维特利是一种吠陀诗律。
确实,有两种梵:有形者和无形者。而有形者不真实,无形者真实。这是梵,这是光。光也是太阳。太阳以唵为自我。唵让自己具有三重性,含有三个音素。通过它们,所有这一切经纬交织其中。因此,人们说:“太阳是唵。如果这样沉思,就会与自我结合。”(3)
注:唵(Om)这个音节有a、u和m三个音素。
别处这样说:确实,歌唱是唵音,唵音是歌唱。歌唱是那个太阳,是唵音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歌唱名为唵音。它是引导者,以光为形,无眠,无老,无死,三足,三音,还应该知道它有五重性,藏在洞穴中。”人们还这样说:“这三足之梵,根部向上,枝条是空、风、火、水和地等等,名为菩提树。这是梵。它的光是太阳,也就是唵这个音节。”因此,应该不断用唵这个音节崇拜它。它是唯一的启明者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这个音节是功德,这个音节是至高者,
知道这个音节,他便得以心遂所愿。(4)
注:参阅《歌者奥义书》1.5. 1,《伽陀奥义书》2. 3. 1和1.2.16。“三足”指觉醒、梦中和熟睡三种状态,参阅《蛙氏奥义书》。“三音”指a、u和m。“五重性”指五种气息。“洞穴”指心。
别处这样说:唵是它的声音形体。阴性、阳性和中性是它的性别形态。火、风和太阳是它的光芒形态。梵天、楼陀罗和毗湿奴是它的君主形态。家主祭火、南祭火和东祭火是它的嘴巴形态。梨俱、夜柔和娑摩是它的知识形态。地、空和天是它的世界形态。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是它的时间形态。气息、火和太阳是它的热量形态。食物、水和月亮是它的丰满形态。觉、心和我慢是它的思想形态。元气、下气和行气是它的气息形态。因此,只要念诵唵,所有这些都受到赞颂、敬拜和供奉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萨谛耶迦摩啊,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和下梵。”(5)
注:萨谛耶迦摩,参阅《疑问奥义书》5.2。
从前,这个世界没有名称。生主是真实者。他修炼苦行,说出地(bhūh)、空(bhuvah)和天(svah)。这确实是生主的粗大形体,世界形态。他的头是天,肚脐是空,双足是地,眼睛是太阳,因为庞大的群体需要眼睛。原人依靠眼睛在庞大的群体中活动。眼睛是真实者。原人居于眼睛中,在一切对象中活动。因此,应该崇拜地、空和天,崇拜它们等于崇拜生主,一切的自我,一切的眼睛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这是生主承载一切的形体。所有这一切隐藏在它之中,它隐藏在所有这一切中。因此,应该崇拜。”(6)
“那是沙维特利的宠爱。”梵论者们说,沙维特利就是太阳,因此,受到热爱自我的人们宠爱。“让我们沉思神的光辉!”梵论者们说,沙维特利就是神,因此,我沉思这个称为它的光辉者。“沉思激励我们。”梵论者们说,沉思就是智慧,正是它们激励我们。
注:沙维特利(Savitr)是太阳的名称之一。这里所谓“沙维特利的宠爱”或“神的光辉”指沙维特利(Sāvitrī)诗律。这种诗律名称的词义是“太阳的光辉”。“那是沙维特利的宠爱”,“让我们沉思神的光辉”,“沉思激励我们”,这三句源自《梨俱吠陀》3.62.10。
光辉藏在那个太阳中,或者说,是眼中的瞳人。梵论者们说,名为光辉(bharga),因为它依靠光芒(bhā)行进(gati)。或者,名为光辉,因为它如同制造干旱(bharjayati)的楼陀罗。bharga(光辉)中的bhā表示“照耀(bhāsayati)这个世界”。ra表示“令众生喜悦(rañjayati)”。 ga表示众生进(gacchanti)出(āgacchanti)于它。因此,它名为光辉。
太阳名为Sūrya,因为不断地压榨(sūyamāna);又名Savitr,也是因为压榨(savana);又名Aditya,因为摄取(ādāna)。火名为Pāvana(净化者),因为净化(pavana)。水名为Āpas,因为增长(pyāyana)。
注:“压榨”指压榨苏摩汁。“摄取”指摄取大地上的水分。“净化”指为众生消除罪恶。“增长”指使众生增长。
人们这样说:确实,自己的自我被称为引导者,不死者,思想者,思考者,行走者,排泄者,品尝者,嗅闻者,观看者,听取者,接触者,进入身体的遍入一切者。
人们还这样说:具有对立性的知识,自我能听取,能观看,能嗅闻,能品尝,能接触,也就是能认知一切。而不具有对立性的知识,摆脱因、果和行动,不可言说,不可比拟,不可名状,怎么表述? (7)
确实,这自我是主宰者,商波,薄婆,楼陀罗,生主,创造一切者,金胎,真实,生命,天鹅,导师,毗湿奴,那罗延,光明,创造者,维持者,统治者,因陀罗,月亮。它发热,覆盖有千眼金卵,犹如一个火覆盖有另一个火。它值得认知和追求。一个人应该在赐予一切众生无畏后,进入森林,抛弃外在感官对象,从自身中获取它。
注:商波、薄婆和楼陀罗均为后来的湿婆神的名称。“金胎”是梵天的名称。“天鹅”是至高自我或个体自我的名称。那罗延是毗湿奴神的名称。“千眼金卵”是原始创造主的孕育者。
有一切形,辉煌,通晓万物,
至高的归宿,唯一的光和热,
有千道光芒,有百种转动,
众生之生命,这太阳升起。(8)
注:这颂见《疑问奥义书》1.8。
因此,知道这两者(气息和太阳)是自我,便沉思自我,祭供自我。这样的沉思和用心实践,受到智者们赞颂。应该吟诵名为《受到剩食污损》的颂诗,以净化思想的污垢:
剩食或者受到剩食污损的食物,
恶人或生下死胎者赐予的食物,
但愿婆薮神的净化力、火和阳光,
净化我的食物和其他任何恶业!
进食前,先要用水漱口。进食时,念诵:“献给元气,娑婆诃!”“献给下气,娑婆诃!”“献给行气,娑婆诃!”“献给中气,娑婆诃!”“献给上气,娑婆诃!”祭供这五种气息后,控制言语,吃完剩下的食物。然后,再次用水漱口。这样,在漱口和祭供自我后,应该用《气息和火》和《你是一切》这两首颂诗沉思自我:
气息和火,至高自我,
它以五种气息进入,
但愿这位享受一切者,
喜悦者,令一切喜悦!
你是一切,你是一切人,
你维系你产生的一切,
但愿一切祭品进入你,
有你永生者,就有众生。
确实,按照这种方式进食,就不会再成为他人的食物。(9)
注:“不再成为他人的食物”意谓达到与至高自我合一,不会再生。
还有别的应该知道的事。这是对祭供自我的扩充,也就是关于食物和吃食物者。下面予以说明。
原人作为有意识者居于原初物质中。它作为享受者,享受原初食物。众生自我成为它的食物。众生自我的创造者是原初物质。因此,任何由三性构成者是可享受者,享受者是内在的原人。
注:“三性”指原初物质的三种性质:善性、忧性和暗性。
这里有例证:动物产生于种子,因此,种子是可享受者。这说明原初物质的可享受性。所以,原人是享受者,原初物质是可享受者。原人居于原初物质中享受。由于三性的分化转变,原初食物由大至特殊,具有形相。由此,十四种方式得到说明。
注:“由大至特殊”指原初物质由于三性的分化转变,依次产生大(觉)、心(思想)和五大元素(空、风、火、水和地)。五大元素构成各种特殊事物。“十四种方式”指原初物质、觉、我慢(“自我意识”)、心、五种感觉器官和五种行动器官。
确实,这个世界由食物形成,名为快乐、痛苦和痴迷。然而,要是不产生结果,也就无法品尝种子美味。童年、青年和老年,在这样的三个阶段中,也具有食物性,因为食物性产生于变化性。原初物质正是这样得以显现,而能把握。其中有觉等等美味,有决心、意愿和自大,以及五种感官对象美味,还有一切感官活动和各种气息活动。无论显现的食物或不显现的食物,享受者是无性质者(原人)。而依据享受者这一点,就可以证明它是有意识者。正如火是众天神的吃食物者,而苏摩汁是食物。知道这样,也就依靠火,吃食物。“众生自我被称为苏摩汁,以未显者为嘴者被称为火。”依据这种说法,原人以未显者为嘴者享受三性。
注:“未显者”指原初物质。
知道这样,也就成为弃世者,瑜伽行者,祭供自我者。正如不接触进入空室的美女,他不接触进入自己的感官对象,成为弃世者,瑜伽行者,祭供自我者。(10)
确实,食物是自我的最高形态。生命由食物构成。如果不吃,也就不能思想,不能听取,不能接触,不能观看,不能说话,不能嗅闻,不能品尝,气息流失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如果吃,气息增长,就能成为思想者,听取者,接触者,说话者,嗅闻者,品尝者,观看者。”人们还这样说:
这些众生依赖大地,全都从食物中产生,
然后,依靠食物生活,最终又返回它。(11)
注:参阅《歌者奥义书》7.9.1和《泰帝利耶奥义书》2. 2 。
别处还这样说:一切众生天天为食物奔忙。太阳用光线摄取食物,由此它产生热量。获得食物,生命气息进行消化。获得食物,火燃烧发光。梵渴望食物而创制这个世界。因此,应该崇拜食物为自我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生物从食物中产生后,又依靠食物生长,
食物被吃,也吃生物,故而被称为食物。(12)
注:这颂见《泰帝利耶奥义书》2. 2。
别处还这样说:确实,这食物是尊神毗湿奴的形体,名为维持一切者。气息是食物的精华。思想是气息的精华。知识是思想的精华。欢喜是知识的精华。知道这样,他就有食物,有气息,有思想,有知识,有欢喜。知道这样,只要世上众生吃食物,他就居于其中吃食物。
注:参阅《泰帝利耶奥义书》2. 1—5。
相传,食物防止衰老,食物安抚一切,
食物是动物生命,是医生,最为古老。(13)
别处还这样说:食物是一切的子宫。时间是食物的子宫。太阳是时间的子宫。年是时间的形态,含有瞬间等等时间单位,含有十二个月。年的一半属于火神,另一半属于伐楼那。在南行中,从星宿(magha)至危宿(śravisthā)的一半属于火神。在北行中,从柳宿(sarpa)至危宿的一半属于月神。在它自己的每个月中,按照行程含有九等份。由于时间的微妙性,运用这样的计量标准进行计量。如果没有计量标准,就不能计量对象。依据单位性,计量对象得到计量,达到认知自我的目的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那个太阳在时间的这些单位中运转。若是崇拜时间为梵,时间就会远离他。”人们还这样说:
众生从时间中流出,随同时间增长,
又在时间中隐没,时间无形而有形。(14)
注:每个月含有“九等份”,也就是每个月含有九个四分之一宿,即二又四分之一宿,这样,一年共有二十七宿。“时间就会离开他”意谓获得长寿或永生。
确实,时间和无时间是梵的两种形态。在太阳出现之前,没有时间,没有时间单位。随着太阳出现,有时间,有时间单位。确实,年是时间的形态。众生从年中产生。产生后,随年增长,又在时间中隐没。因此,年是生主,时间,梵的居处,自我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确实,时间在伟大的自我中催熟一切众生,
而知道时间在何处被催熟,则是知吠陀者。(15)
注:众生产生于时间,时间产生于太阳,因此,这里所谓“时间在何处被催熟”,蕴含的回答是在太阳中被催熟。
这有形的时间是众生的大海。居于其中者名为沙维特利(太阳)。从它产生月亮、星星、彗星和年等等。又从它们产生这一切。世上善恶美丑的任何事物都产生于它们。因此,梵是太阳的自我。应该崇拜名为时间的太阳。人们说:“太阳是梵。”人们还这样说:
祭祀者,享受祭祀者,祭品,
颂诗,祭祀,毗湿奴,生主,
这些都是主宰者,见证者,
在那个光轮中,熠熠生辉。(16)
注:“太阳是梵”的说法,见《歌者奥义书》3. 19. 1。 “享受祭祀者”指天神。“光轮”指太阳。
确实,在太初,梵是唯一者,无限者。向东无限,向南无限,向西无限,向北无限,向上和向下乃至一切方位都无限。因为对它而言,不存在东和南等等方位,也不存在纵横上下。这个至高自我不可思量,不可测量,不生,不可思辨,不可思议。它以空为自我。在一切毁灭时,唯独它保持清醒。它从空中唤醒这个纯意识。这个纯意识因它而沉思,最后又隐没在它之中。
注:“这个纯意识”指个体自我。
它的光辉形态呈现在炽热的太阳中,也呈现为无烟之火的奇妙光焰,也是腹中的消化食物之火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“它在火中,它在心中,它在那个太阳中。它是唯一者。知道这样,也就会与唯一者合一。”(17)
这是与它合一的方法:调息、制感、沉思、专注、思辨和入定。这称为瑜伽六支。依靠这个方法,
注:后来,波颠阇利(Patanjali)在 《瑜伽经》(Yogasūtra)中将瑜伽分为八支:“禁制、遵行、坐法、调息、制感、专注、沉思和入定。”(2. 2. 29)
见到这位金色的创造者,
神主,原人,梵的源泉,
于是,智者摒弃善和恶,
一切与至高不灭者合一。
注:参阅《剃发奥义书》3.1.3。
因为人们这样说:
如同鸟兽不会依附燃烧的山,
罪恶永远不会依附知梵者。(18)
别处还这样说:一旦智者将思想从外界撤回,气息停住感官对象,也就处在毫无意念的状态。因为名为气息的生命产生于无气息,气息应该将气息保持在名为第四的状态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居于意识中的无意识,
不可思议,隐秘,至高,
应该将意识安置其中,
让微妙生命无所执著。(19)
注:“第四状态”指进入自我或梵的状态,参阅《蛙氏奥义书》7和12。
别处还这样说:还有比这更高的精神专注,用舌尖顶住上颚,抑止语言、思想和气息,依靠思辨看到梵。通过抑止思想,依靠自我看到比微小更微小的、闪亮的自我。依靠自我看到自我,也就成为无我者。由于这种无我性,也就被认为不可测量,没有起源。这是解脱的状态,至高的奥秘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依靠思想的清净,消除一切善业和恶业,
清净的自我居于自我中,享受永久幸福。(20)
注:“无我”(nirātman)指放弃个体自我,与至高自我合一。
别处还有这样的说法:有一条名为苏迅那的脉管,贯通上颚,引导气息向上。通过它,与气息、唵音和思想结合,他上升。用舌尖顶住上颚,摒弃感官,凭伟大观看伟大。这样,他获得无我性。由于这种无我性,他不再享受苦乐,获得独一无二性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首先保持平静,然后控制气息,
就能超越有限,戴上无限顶冠。(21)
注:“凭伟大观看伟大”,也就是凭自我观看自我。“独一无二性”指梵性。
别处还这样说:确实,应该沉思两种梵:声和无声。依靠声显示无声。唵是声。依靠它,上升,最终达到无声。人们说,这是归宿,这是永生,这是合一,这是寂静。正像蜘蛛沿着蛛丝向上,获得广阔空间,沉思者依靠唵,上升,达到独立自主。
另一些声论者有不同说法:用拇指按住耳朵,能听到心中空间的声音。对它有七种比喻:如河流,铃铛,铜器,车轮,蛙鸣,下雨,密室私语。一旦超越各种特征,便隐没在至高、无声、不显现的梵中。在那里,没有各种性质,没有各种分别,犹如各种液汁合成蜜汁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应知两种梵:声梵和至高的梵,
通晓声梵者,获得至高的梵。(22)
注:这颂见《摩诃婆罗多》12. 224.60。“声梵”通常指称吠陀。
别处还这样说:唵这个音节是声。它的顶端是平静,无声,无畏,无忧,欢喜,满足,坚定,不动,不死,不落,持久,名为毗湿奴,超越一切。应该崇拜这两者。因为人们说:
既高又低,这位神以唵音命名,
无声无有,应该将它安于头顶。(23)
别处还这样说:身体是弓,唵音是箭,思想是箭头,黑暗是靶子。穿越黑暗,达到没有黑暗笼罩的地方。破除笼罩的黑暗,便看到梵。它闪耀似火轮,光辉似太阳,充满活力,超越黑暗。它在那个太阳中,也在月亮中,火中,闪电中,闪闪发光。确实,看到它,便获得永生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沉思导向内在至高真实,也导向外在对象,
这样,没有特殊性的意识变得有特殊性;
待到思想隐没,便获得自我见证的幸福,
那就是梵,永生,光明,归宿,终极世界。(24)
别处还这样说:犹如在睡眠中感官收回,犹如在梦中思想纯净,身处感官巢穴而不受束缚,他就看到名为唵音的引导者,以光为形,无眠,无老,无死,无忧。这样,他也成为名为唵音的引导者,以光为形,无眠,无老,无死,无忧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这样,他与气息、唵音和多种多样的
一切结合或被结合,因而称为瑜伽。
气息、思想和各种感官合一,
摒弃一切事物,这称为瑜伽。(25)
别处还这样说:确实,正如渔夫用网捕取水中的鱼,祭供腹中之火,同样,唵音摄取这些气息,祭供无病之火。正如热罐中的酥油接触到点燃的柴草而燃烧,同样,这个名为无气息者接触到气息而燃烧。这燃烧者是梵的形态,是毗湿奴的至高居处,楼陀罗的楼陀罗性。它将自己分成无限多样,布满这些世界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正如那些火花出自火,光线出自太阳,
气息等等一再出自它,依次进入世界。(26)
注:“无病之火”和“无气息者”均指梵。“楼陀罗性”也可意译为威猛性。
别处还这样说:确实,至高和永生的梵没有身体。而它的光是人的身体的热量,人的身体则是它的酥油。虽然它显现,但藏在心的空间中。人们依靠凝聚思虑,腾出空间,这样,它的光仿佛进入。然后,自己迅速进入这种状态,思想及其依托也就寂灭。这如同铁块埋进泥土,很快具有泥土性,火和铁匠也就不会麻烦这泥土般的铁块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心中空间构成的库房,欢喜,至高居处,
是我们自己和瑜伽,是火和太阳的光。(27)
别处还这样说:超越五大元素和感官对象后,手中握弓,以出家为弓弦,以坚定为弓背,以摆脱自大为箭,射杀梵的第一门卫。这个门卫以痴迷为头冠,以贪婪和妒忌为耳环,以懒散、昏睡和邪恶为棍棒,自高自大,手中握弓,以愤怒为弓弦,以贪得为弓背,以欲望为箭,伤害众生。射杀这个门卫后,以唵音为船,抵达心中空间的彼岸。在渐渐显现的内在空间中,进入梵的厅堂,犹如探矿者掘洞探矿。在老师指导下,解除四网构成的梵鞘。然后,他变得纯洁,清净,空无,平静,无气息,无我,无限,不灭,坚定,永恒,不生,自主,立足于自己的伟大。看到自己立足于自己的伟大,便看清生死轮回如同车轮转动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修炼瑜伽六个月,始终超凡脱俗,
他便通晓无限、至高和隐秘的瑜伽;
深陷忧性和暗性,执著妻儿家族,
即使他充满热情,仍将一无所获。(28)
注:“四网构成的梵鞘”指食物、气息、思想和知识。参阅《泰帝利耶奥义书》2. 1—4。
说完这些,夏迦耶尼耶内心沉静,向他敬礼,说道:“国王啊,生主的儿子们依靠这种梵的知识登上梵路。通过修炼瑜伽,人们获得满足,能够承受对立的事物,达到平静。这种隐秘的知识,不能传给非儿子和非弟子,只能传给具备一切品德而对业师忠诚不二者。”(29)
注:国王指巨车王,见前面1.2。 “生主的儿子们”指婆利奇利耶人,见前面2. 3。
唵!应该在清净之地,保持清净,立足善性,研究真实,宣讲真实,沉思真实,祭祀真实。然后,他在渴望真实的梵中获得转变,焕然一新。斩断束缚是他获得的果报。他无所企求,摆脱对别人的恐惧,如同别人摆脱对他的恐惧。他摒弃欲望,获得永不毁灭的无量幸福。确实,摒弃欲望,如同获得至高宝库中的至高珍宝。因为人由一切欲望构成,以决心、意愿和自大为标志,受到束缚。只有反其道而行之,才能获得解脱。
对此,有些人说,性质受原初物质变化的控制,用决心之类束缚自我。只有克服决心之类的错误,才能获得解脱。确实,人用思想观看,用思想听取。欲望,意愿,怀疑,信仰,不信仰,坚定,不坚定,羞愧,沉思,恐惧,这一切都是思想。它随性质之流漂移,受污染,不坚定,轻浮,沮丧,渴望,迷乱,自高自大,心想:“我是他。这个是我的。”它自己束缚自己,犹如陷入网中的鸟。因此,人以决心、意愿和自大为标志,受到束缚。只有反其道而行之,才能获得解脱。因此,应该排除决心,排除意愿,排除自大。这是解脱的标志。这是从这里通向梵的道路。这是敞开的门。通过它,超越黑暗,达到彼岸。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。
注:参阅《大森林奥义书》1. 5. 3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
一旦五种认知能力和思想保持安静,
知觉不再活动,人们说这是至高归宿。
注:“五种认知能力”也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和身五种感官。
说完这些,夏迦耶尼耶内心沉静。摩录多按照仪轨向他行礼致敬。摩录多已经达到目的,沿着太阳北行之道离开,因为别无他路。这是从这里通向梵的道路。他穿越太阳之门,向上离去。
注:“摩录多”是巨车王的称号,见前面2. 1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
它居于心中,如同一盏明灯,光芒无限,
白色,黑色,棕色,蓝色,褐色,粉红色;
其中一道光芒向上伸展,穿透太阳光轮,
依靠它,人们越过梵界,达到最高归宿。
还有另外的一百道光芒向上伸展,
依靠它们,人们到达众天神的居处;
还有各种各样微弱的光芒向下伸展,
人们不由自主,陷身尘世,享受业果。
注:参阅《歌者奥义书》8. 6。
因此,那个可尊敬的太阳是创造、天国和解脱的原因。(30)
有人问:“这些活动的感官具有什么性质?谁是它们的释放者和控制者?”回答说:“它们属于自我的性质。 自我是它们的释放者和控制者。有诱人的感官对象和名为太阳光线者。 自我依靠这五种光线享用感官对象。”
注:“五种太阳光线”指五种感官。与它们对应的五种感官对象是色、声、香、味和触。
“这自我是什么?”“人们说,它的特征是纯洁、清净、空无和平静等等。通过它自己的这些特征得以认知。有些人说,这个无特征者的特征如同寓于火中的热量,寓于水中的清凉之味。另一些人说,它是语言、耳朵、眼睛、思想和气息。还有一些人说,它是知觉、坚定、记忆和智慧。确实,这些特征对于它,犹如芽对于种子,烟、光焰和火花对于火。”
对此,人们这样说:
正如那些火花出自火,光线出自太阳,
气息等等一再出自它,依次进入世界。(31)
确实,从自我中出现一切气息,一切世界,一切吠陀,一切天神,一切众生。它的奥义是真实中的真实。犹如湿柴置于火中,冒出烟雾,同样,从这伟大存在的呼吸中产生《梨俱吠陀》、《夜柔吠陀》、《娑摩吠陀》、《阿达婆安吉罗》、史诗、往世书、知识、奥义书、偈颂、经文、注释和注疏,以及一切众生。(32)
注:参阅《大森林奥义书》2.1.20和2.4.10。《阿达婆安吉罗》即《阿达婆吠陀》。
这个五砖祭坛的家主祭火是年。这五砖是春季、夏季、雨季、秋季和冬季。它有头、双翼、背和尾。对于知原人者,这个祭火是大地,祭供生主的第一堆火。它用手举起祭祀者,送往空中,交给风。
注:祭坛形状似展翅之鸟,故而有头、双翼、背和尾。“原人”指自我。
确实,风是气息。气息是南祭火。它的五砖是元气、行气、下气、中气和上气。它有头、双翼、背和尾。对于知原人者,这个祭火是空中,祭供生主的第二堆火。它用手举起祭祀者,送往空中,交给因陀罗。
确实,因陀罗是那个太阳。太阳是东祭火。它的五砖是《梨俱吠陀》、《夜柔吠陀》、《娑摩吠陀》、《阿达婆安吉罗》和史诗往世书。它有头、双翼、背和尾。对于知原人者,这个祭火是天空,祭供生主的第三堆火。它用手举起祭祀者,送往知自我者(生主),由知自我者交给梵。在那里,他高兴喜欢。 (33)
大地是家主祭火,空中是南祭火,天空是东祭火。它们是净化者、清净者和纯洁者,因此,祭祀得以展现。腹中消食之火也是净化者、清净者和纯洁者的聚合。因此,应该祭供、安置、赞颂和沉思祭火。祭祀者手捧祭品,心中沉思天神:
这金色的鸟在心中和太阳中,我们
祭供祭火中光辉似雨的水鸟,天鹅。
他也思考这首颂诗的意义:那是沙维特利(太阳)的宠爱,应该沉思它的光辉。他在知觉中沉思,进入思想平静的境界,将它安放在自我中。在这方面,有这些偈颂:
正如撤去柴薪,火在原地安息,
断绝活动,思想也在原地安息。
尽管追求真实的思想在原地安息,然而,
受宿业控制,受感官对象诱惑,仍有妄念。
因为思想就是世界,应该努力净化它;
想什么便成为什么,这是永恒的奥秘。
注:这里译为“世界”的samsāra一词,也可译为“轮回”,参阅前面1. 4。
依靠思想的清净,消除一切善业和恶业,
清净的自我居于自我中,享受永久幸福。
如果人的思想都像执著感官对象那样
执著梵,那么,还有谁不能获得解脱?
人们将思想分为两种:纯洁和不纯洁;
执著欲望而不纯洁,摒弃欲望而纯洁。
摆脱昏睡和迷乱,让思想保持安静不动,
一旦进入无意识状态,便达到最高境界。
应该抑止思想,直到它在心中灭寂,
这是智慧和解脱,其他一切是赘言。
思想靠入定涤除污垢,进入自我而幸福,
这不可言表,只能自己靠内部感官把握。
水中之水,火中之火,空中之空,不可分辨,
正是这样,思想进入自我,也就获得解脱。
这思想是人类束缚和解脱的原因:
执著对象为束缚,摆脱对象为解脱。
因此,不祭供祭火者,不安置祭火者,无知者,不沉思者,他们对空中梵界的记忆受到阻塞。所以,应该祭供、安置、赞颂和沉思祭火。(34)
向居于大地、记住世界的火神致敬!请赐予祭祀者以世界!
向居于空中、记住世界的风神致敬!请赐予祭祀者以世界!
向居于天空、记住世界的太阳神致敬!请赐予祭祀者以世界!
向居于一切、记住一切的梵致敬!请赐予祭祀者以一切!
真理的面容覆盖着金盘,普善啊!
请你揭开它,让人看到真法毗湿奴。
注:参阅《大森林奥义书》5. 15. 1和《自在奥义书》15。毗湿奴(Visnu)是神名,按词义是遍及一切者。
太阳中的那个原人就是我。这真法就是太阳的太阳性。它是纯洁的原人性,没有性别。
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。它仿佛在太阳中,眼睛中,火中。它是梵,是永生者,是光辉,是真法。
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。它是太阳中的甘露,月亮和各种气息是它的嫩芽。它是梵,是永生者,是光辉,是真法。
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。它是在太阳中闪耀的夜柔。它是唵,是水,是光,是永生者,是梵,是地,是空,是天,唵!
八足,纯洁,天鹅,三线,极微,不灭,
无视善恶两性,见到一切者见到它。
注:“天鹅”指自我或梵。“八足”和“三线”(或“三经”)含义不详。
进入天空的光芒只是它的一部分。它在太阳中升起,成为两道光芒。它是智者,是真法,是夜柔,是热量,是火,是风,是气息,是水,是月亮,是精液,是甘露,是梵的领域,是光的海洋。祭祀者们如同盐块溶化其中,与梵合一。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
在众天神中闪烁光辉,
如同微风吹动的烛光,
他知道这样,知道对立,
知道合一,而与它合一。
如同不断扬起的水沫,
如同高空云中的闪电,
他们依托闪耀的光焰,
如同火的美妙的发髻。(35)
确实,梵的光芒有两种形态:一种安静,一种增长。安静者依托空,增长者依托食物。因此,应该向祭坛祭供颂诗、药草、酥油、肉类、糕饼和米饭等等,也将嘴视为东祭火,将剩余的食物和饮料投入其中,以增长精力,赢得功德世界,达到永生。
注:祭祀者首先将食品祭神,然后自己吃祭神剩余的食品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向往天国,应该举行火祭。通过赞颂火神的祭祀,赢得阎摩王国。通过咏唱赞歌的祭祀,赢得月亮王国。通过为期十六天的祭祀,赢得太阳王国。通过彻夜祭祀,赢得因陀罗王国。通过为期长达一千年的祭祀,赢得生主王国。
正如灯心、灯托和灯油结合,灯就存在,
与宇宙之卵结合,自我和光辉就存在。(36)
因此,应该用唵音崇拜无限的光辉。它有三种展现:在火中,在太阳中,在气息中。祭供给火的大量食物通过脉管传送给太阳。然后,液汁成流,降下雨水,如同赞歌。由此,这些气息存在。依靠这些气息,众生存在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祭供给火的食物传送给太阳。太阳用光线降雨。由此,产生食物。由食物产生众生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祭品正确地投放火中,抵达太阳,
太阳生雨,雨生食物,食物生众生。(37)
举行火祭者破除贪欲之网。由此,他破除痴迷,不再喜好发怒。他沉思愿望,解除四网构成的梵鞘。由此,他达到至高的空。在那里,他穿越太阳、月亮、火和真实者的领域。由此,他获得净化,看到它安居于真实中,不动,不死,不落,持久,名为毗湿奴,至高无上的居处,以真实为意愿,通晓一切,独立自主的精神,立足于自己的伟大中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
月亮居于太阳中,火居于月亮中,
真实居于火中,不灭居于真实中。
沉思身体之内一拃口中间那个拇指般的、比微小更微小者,他便达到至高状态。因为一切愿望都容纳其中。
注:“一拃口”指心。“拇指般的、比微小更微小者”指自我或梵。
对此,人们这样说:
身体一拃口中,拇指般
大小者,像灯火的光焰,
两重,三重,那是受赞颂
的梵,进入万物的大神。
唵!向梵致敬!致敬! (38)
第 七 章
火神,伽耶特利诗律,三重颂诗,罗檀多罗赞歌,春季,元气,星星,众婆薮神,从东方升起,发热,降雨,赞颂,然后又进入,透过缝隙观看。它不可思议,无形体,深沉,隐秘,无可挑剔,紧密,无性质,纯洁,光辉,享受性质,恐怖,不流转,瑜伽之主,通晓一切,强大,不可测量,无始无终,吉祥,不生,睿智,不可描述,创造一切,一切的自我,享受一切,一切的主宰,一切的底蕴。(1)
因陀罗,特利湿图朴诗律,十五重颂诗,毗诃特赞歌,夏季,行气,月亮,众楼陀罗神,从南方升起,发热,降雨,赞颂,然后又进入,透过缝隙观看。它无始无终,不可测量,不可分割,不与他者联合,独立自主,无标志,无形体,能力无限,创造者,创造光明者。(2)
众摩录多神,遮伽提诗律,十七重颂诗,维卢波赞歌,雨季,下气,金星,众太阳神,从西方升起,发热,降雨,赞颂,然后又进入,透过缝隙观看。它平静,无声,无畏,无忧,欢喜,满足,坚定,不动,不死,不落,持久,名为毗湿奴,至高无上的居处。(3)
众毗奢神,阿奴图湿朴诗律,二十一重颂诗,维罗遮赞歌,秋季,中气,伐楼那神,众沙提耶神,从北方升起,发热,降雨,赞颂,然后又进入,透过缝隙观看。它内在纯洁,清净,空无,平静,无气息,无我,无限。(4)
密多罗神和伐楼那神,般格提诗律,二十七重和三十三重颂诗,夏格婆罗和雷婆多赞歌,寒季和霜季,上气,众安吉罗祭司,月亮,从上方升起,发热,降雨,赞颂,然后又进入,透过缝隙观看。它名为唵音,引导者,以光为形,无眠,无老,无死,无忧。(5)
土星、罗睺、计都星、蛇、罗刹、药叉、人、鸟、鹿和象等等,从下方升起,发热,降雨,赞颂,然后又进入,透过缝隙观看。它睿智,安排一切,寓于一切,不灭,纯洁,清净,光辉,宽容,平静。(6)
确实,它是心中的自我,微妙,犹如点燃的火,具有一切形态,以所有这一切为食物,众生交织在它之中。这自我摆脱罪恶,无老,无死,无忧,无疑惑,无束缚,以真实为意愿,以真实为欲望。它是至高自在,众生之主,众生保护者。它是堤防,维持者。这自我确实是主宰者,商波,薄婆,楼陀罗,生主,创造一切者,金胎,真实,生命,天鹅,导师,不落者,毗湿奴,那罗延。它在火中,在那个太阳中。它是唯一者。
向藏在真实的空中而具有一切形态的你致敬! (7)
现在,国王啊,讲述知识面对的危害。适合进入天国者与不适合进入天国者混淆不清,这是陷入愚痴之网的根源。尽管已经指出前面有无花果树林,人们还是热衷眼底下的草丛。
一些人经常娱乐,经常出游,经常乞讨,经常卖艺为生。一些人在城镇中乞食,为贱民举行祭祀,充当首陀罗的学生,或身为首陀罗却通晓经典。一些人是骗子,伪善者,舞伎,雇佣兵,出家者,演员,亵渎王室职务者,诸如此类。一些人自称能降服药叉、罗刹、鬼怪、精灵、鬼魂、蛇和魑魅等等,谋取钱财。一些人伪装苦行者,穿袈裟衣,佩戴耳环和骷髅。一些人用伪思辨和假例证编织因陀罗网,企图迷惑吠陀信众。不能与这些人相处。他们显然是盗贼,没有资格进入天国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注:按照婆罗门教,首陀罗是低级种姓,不能学习和教授经典。
用虚假的例证和因明,
宣扬否定自我的学说,
世上的人们受到迷惑,
不知吠陀和俗学有别。(8)
确实,毗诃波提曾经化作太白仙人,为了毁灭阿修罗,让因陀罗摆脱恐惧,创造了无知。这样,阿修罗们出于无知,指善为恶,指恶为善,鼓动人们追逐各种危害吠陀等等经典的法则。因此,不能听取这种教导。那好比是石女,仅仅享受欲乐而已,违反常规,不能效法。因为人们这样说:
注:“石女”指不能生育的女子。
智者们明白无知和知识,
这两者的指向迥然有别;
我认为那吉盖多渴求知识,
众多的欲望不能动摇你。
注:这颂见《伽陀奥义书》1.2.4。
同时知道无知和知识这两者的人,
凭无知超越死,凭知识达到不死。
注:这颂见《自在奥义书》11。
始终生活在无知之中,
却自认是智者和学者;
愚人们徘徊在歧路,
犹如盲人引导盲人。(9)
注:这颂见《伽陀奥义书》1.2.5。
确实,天神和阿修罗渴望自我,来到梵天身边,向他致敬,说道:“尊者啊,我们渴望自我,请你告诉我们!”他沉思良久,心想:“这些阿修罗需要另一种自我。”于是,他告诉他们另一种自我。从此,这些愚者就这样陷身痴迷,毁弃渡船,称颂谬误。他们反将真理视同谬误,如同因陀罗网。因此,唯有吠陀中的教导是真理。智者们按照吠陀中的教导生活。因此,婆罗门不应该学习非吠陀知识。这应该是目标。(10)
注:参阅《歌者奥义书》8. 7—8。
确实,心穴中的空的自身形态就是那至高的光。它分成三种:在火中,在太阳中,在气息中。确实,心穴中的空的自身形态就是唵这个音节。通过它,至高的光觉醒,上升,呼气。它始终是学习梵的依靠。
确实,至高的光在气息中放光发热,正如烟在空中,围绕主干,生出枝枝杈杈。如投入水中的盐,如酥油中的热力,沉思者的思虑蔓延扩大。对此,人们这样说:“为何称它为闪电?因为它一出现,就照亮整个身体。”因此,应该用唵音崇拜这无量的光。
这位眼中原人居住在右眼中;
他是因陀罗,其妻居住左眼中。
注:参阅《大森林奥义书》4.2. 2—3。
两者汇合在这心穴中,
血球形成两者的精力。
从心中延伸至眼睛,停在那里,
一条脉管为这两者一分为二。
思想激发体内之火,火激发风,
风在胸中涌动,产生轻柔之声。
它与心中激起的火接触,
比微小更微小,达到喉咙,
扩大为两倍,而达到舌尖,
则扩大为三倍,成为字母。
这样的见者,不见死亡,
不见疾病,不见痛苦,
这样的见者,无论何处,
看见一切,获得一切。
注:这颂见《歌者奥义书》7. 26.2。
用眼观看,漫游梦中,
进入熟睡,超越熟睡,
这是它的四种状态,
而以第四种为至高。
梵以一足用于三种状态,
而以三足用于至高状态,
为了体验真实和虚假,
伟大的自我具备两重性。
确实,伟大的自我具备两重性。(11)
注:“伟大的自我”指至高自我,即梵。 自我的“四种状态”和“四足”,参阅《蛙氏奥义书》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