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瑜伽经 | 第二章 | 03-09 | 五种烦恼


(本文还在补充更新中)

​​​​अविद्यास्मितारागद्वेषाभिनिवेशाःक्लेशाः॥२-३॥ avidyāsmitārāgadveṣābhiniveśāḥ kleśāḥ ॥ 2-3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无知、自我性、贪欲、憎恨和执著是烦恼。

【姚】烦恼是无明、我见、贪、瞋和现贪。

【莊】無明、我執、貪愛、瞋恚、有執,這些是煩惱。

【楊】​煩惱起自無明、我見、貪戀、瞋眭和迷執。

​【石】無明、有我、愛戀、厭憎、死懼,是爲五煩惱。

​【邱】無明、自我、貪戀、憎恨、貪生是五種惑。

【成】这些痛苦是无明、有我、贪恋、厌弃和惧怕死亡。

【旭】五种破坏意识平静的痛苦是:无明或缺乏智慧,我见或以自我为中心,执着于欢愉,厌弃痛苦,贪生怕死。

【陈】无知、自我中心、执著,憎恶和坚守有形体的生活,是练习瑜伽的五大障碍。


अविद्याक्षेत्रमुत्तरेषांप्रसुप्ततनुविच्छिन्नोदाराणाम्॥२-४॥ avidyā kṣetramuttareṣāṃ prasuptatanuvicchinnodārāṇām ॥ 2-4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无知是其他那些的基础,无论那些是蛰伏的、微弱的、间断的或活跃的。

【姚】无明是其他(烦恼)的基础,(无论这些烦恼是)暂时停止的,(还是)轻微的,交替(出现)的,(或是正在)发生的。

【莊】無明是其他[煩惱]的溫床,不論是睡眠中、薄弱的、中斷的、或現行的。

【楊】​無明是其後四煩惱之溫床,無論它們是處於蟄伏、衰減、間斷或是現行中。

​【石】無明乃生出其餘之地,有潛伏、削弱、抑制、發作之貌。

​【邱】無明是其餘四種的根本惑。這些惑無論是潛伏的、微弱的、中斷的或持續作用著都將障礙著你。

【成】无明产生出其他所有的痛苦。那些痛苦可能是潜伏的、微弱的、间断的或活跃的。

【旭】缺乏真知是一切痛苦与悲伤之源,无论它们是休眠的,微弱的,中断的还是完全活跃的。

【陈】无知是其余几项障碍的温床,不论它们是潜伏的、薄弱的、中断的或持续的。


अनित्याशुचिदुःखानात्मसुनित्यशुचिसुखात्मख्यातिरविद्या॥२-५॥ anityāśuciduḥkhānātmasu nityaśucisukhātmakhyātiravidyā ॥ 2-5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无知是将无常、不净、苦和非我呈现为常、净、乐和我。

【姚】无明是把无常、不净、苦和非我当作常、净、乐和我。

【莊】無明是將無常、不淨、苦、無我認為是常、淨、樂、我。

【楊】​無名是將無常、不淨、苦受和非我當做是恒常、清淨,樂壽和真我。

​【石】將無常、不淨、苦、非我,認作常、淨、樂、我,乃是無明。

​【邱】無明就是把無常視為永恆,把不淨視為純淨,把痛苦視為快樂,把非我視為真我。

【成】把无常、不净、苦和非我认同为常、净、乐、我,这就是无明。

【旭】错将短暂当作永恒,将不净当作纯净,将痛苦当作欢乐,将非阿特曼当作阿特曼,这是缺乏灵性知识的表现,也就是无明。

【陈】无知就是把短暂视为永恒,不纯净当作纯净,痛苦当作快乐,而将非我当作自我。


दृग्दर्शनशक्त्योरेकात्मतेवास्मिता॥२-६॥ dṛgdarśanaśaktyorekātmatevāsmitā ॥ 2-6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见力和视力这两者仿佛同一,这是自我性。

【姚】我见是(认为主体的)意识力和(对客体的)观察力同一的表现。

【莊】我執是將見者和能見的能力視為同一我性。

【楊】​我見是把能見的作用認作是能見的本質。

​【石】見者與能見力似爲同一,是爲有我。

​【邱】自我中心者,把感官的能見者,誤認為是目證的真我。

【成】见者认同所见,这就是有我。

【旭】我见是将观者认同为工具性的观看能力。

【陈】以自我为中心,就好像是看者(真实自我)的能力,并以此工具(能力)去看(身心)。


सुखानुशयीरागः ॥२-७॥ sukhānuśayī rāgaḥ ॥ 2-7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贪欲是追随快乐。

【姚】贪是愉快引起的。

【莊】貪愛是隨增於樂。

【楊】​貪戀緣隨樂受而生。

​【石】樂受之伴隨乃愛戀。

​【邱】享樂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貪戀。

【成】贪恋就是总想着欢愉。

【旭】欢愉导致欲望与情感上的依附。

【陈】有了享乐经验之后,执著随之而来。


दुःखानुशयीद्वेषः ॥२-८॥ duḥkhānuśayī dveṣaḥ ॥ 2-8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憎恨是追随痛苦。

【姚】瞋是痛苦引起的。

【莊】瞋恚是隨增於苦。

【楊】​瞋眭緣隨苦受而起。

​【石】苦受之伴隨乃厭憎。

​【邱】痛苦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憎恨。

【成】厌弃就是总想着痛苦。

【旭】痛苦导致憎恨。

【陈】有了痛苦的经验,憎恶随之而来。


स्वरसवाहीविदुषोऽपितथारूढोऽभिनिवेशः॥२-९॥ svarasavāhī viduṣo'pi tathārūḍho'bhiniveśaḥ ॥ 2-9॥

​​​​▶ 各家译文

【黄】甚至智者也会出现自我情感的流动,这是执著。

【姚】自己欲望的波动,甚至在智者那里也形成,(这就是)现贪。

【莊】有執是對自我存在的渴求,即使在智者中也會生起。

【楊】​迷執是俱生的內在傾向,在智者身上也同樣深固。

​【石】自然流露,即使於智者也同等生起者,是死懼。

​【邱】即使是聰明之士,一樣會對固有的流轉生命升起執著之念。

【成】惧怕死亡就是渴望生命独自永驻,甚至对于智者也是如此。

【旭】自我保存或对生命的执着是所有痛苦中最为精微的。甚至智者也是如此。

【陈】由于过去经验的累世流转,对生命产生了执著,即使聪明人也一样。



8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